此去经年

【如何将人物写的更具体】来自不同的答案

认真学习

鹿饮秋水:

以前转过另外一篇,现在把这个也转过来。到底怎么把故事写好,就是应该见仁见智,没有定论呀。

勒死你:


洽洽:



来,再转一个相反的论点!
我就是喜欢这种同时搜集正反方观点的活动!
先前那个用来做自我练习的限制还是挺好的。这个用来放飞思想也挺好。






vampireshane:











感谢师傅的网址,我觉得这个回答比Chuck Palahniuk的回答更加适合“一般人”,那天只是匆忙中马克到博客中,没想到师傅真的认真看了全文并且给了我更好的答案,所以,在这里再次谢谢 @锦衣 














转载自知乎














作者:詹晨,Film Study@PKU














来源:知乎














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11485/answer/21274347

 我要明确反对一下@谢熊猫君 的答案。





























第一,Chuck本身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作者。他的看法和做法未必普遍适用。













搏击俱乐部当时被无数个出版商拒绝退稿。这当然并不能说明这个小说不好,但一定程度上说明他的小说很特别、不主流。













再去看看他写的肠子,当然好,但是这根本不是一般人写得出来借鉴得了的东西。













所以,不论他的写作方法是什么,首先以这样的作者为「方法」上的榜样就是值得商榷的事情。





























第二,我恰好是小说和剧本都在写的人。













排名最靠前的答案里,Chuck所说的写作方法其实是剧本式的写法。一切以「呈现」为主,而不要「讲述」。同时,避免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













这是因为,影视艺术只能靠画面「展示」来讲故事、传达信息。













画面能够拍出来一个人很焦急,却绝对拍不出来一个人实在的心理活动是什么。













现代小说的写作的确受影视的影响很大。但这决不意味着小说就应该完全遵从剧本的写法。













事实上,如果把它们都看成是讲故事的媒介的话,文学和影视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恰恰就是文学有描绘人物心理的能力。













如果写小说完全避免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那几乎相当于是文学的自我阉割了。













再次重申,那是剧本的写法,不是小说的写法!





























然后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要让你写的人物立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纵向地,你要对你写的人物历史了若指掌。













可能在故事里,你说的只是A三十岁这一年的事情。但是作为作者,你必须知道他从刚出生下来到故事发生的三十岁里清晰的人生轨迹。是,他的家庭背景、童年遭遇、大学专业、初恋细节这些可能完全不会在你的故事里出现。但是,唯有你了解清楚了人物的这一切,他才真正活在你的心里、你的笔下,你才能清晰地知道为什么在他三十岁这一年他的身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又为什么会这样处理。













同时,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做了这样的反应和选择,又会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这个,不会在故事里出现,但是你作为作者要知道。













这样,你的人物才脚踏实地、才有真实感。





























横向地,你要给此刻的A至少两个面向。人物表象和人物真相。













人物表象是指这个人物平时表现出来的样子。人物真相是指这个人物骨子里、本质上是什么样的人。这也很容易理解。我们平时就是这样过日子的。大家都戴着面具生活、社交。大部分人甚至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真相是什么。













揭示人物真相,需要靠人物所做的选择。一个人面对真正的选择的时候,会怎么反应,就真实地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相是什么。给一个人物要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世界这样的选择,不叫选择。黑暗骑士里面,最后,蝙蝠侠是要救自己的女友还是朋友,在两艘船上的人是要杀死对方保全自己还是宁愿死也要保持道德的高尚,这是真正的选择。













那个著名的问题:如果女友和母亲同时落水,只能救一个人,你会选谁?这是一个真正的选择。













人物面对真正的选择的时候作何反应,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相。













当人物有了至少这两个层面的人格以后,他就至少是相对丰满复杂的了。













当然,现实中的人类绝对不止是两层人格。如果野心和能力够大,你甚至可以给你的人物更多更复杂的面向。





























而人物表象和真相的形成又与人物历史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





























总得来说,就是你得在你的心里真正地塑造出一个人。你对他的了解要比对你最好朋友的了解、比对你父母的了解、比对你自己的了解还要深刻。













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虚构的了,他就是一个有自己生命力的人物。













做到这样,你就有了写出一个立体的人物的












基础




























只是基础













你心里有了人物,怎么样把他用文字表达和结构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





























2014.1.1更新





























回应一下下面匿名用户的讨论。





























1)













第一的答案里,Chuck的原话,明确地说不要用“思想动词”,尽量做“感官描写”。













在我理解,这就是意味着不要写“心理活动”,尽量写“人物感受和动作”。













而小说当然要写心理活动。













对感官描写的能力当然重要,但是因此就不能做心理活动的描写?奇怪。













翻开金庸小说,看看有多少“他暗自思忖道”这样的“思想动词”吧。金庸的小说不是好小说?金庸的人物不立体?奇了怪了。





























2)













关于人物前史。













既然你自己都承认了这不过是个人创作习惯的问题,那么我还真搞不明白我说出自己的习惯这有什么好反对的?













我反对第一的答案是因为我认为那么绝对的创作方法是错的。













你一边说这是个人习惯的不同一边又明确反对我的“习惯”,是不是有点为反对而反对了?













我倾向于创作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构建出一个立体的人物之后再动笔写他的故事,那么他的每个言行动作都有依据,可以在第一稿就写出一个相对成熟的文本。













你倾向于随着感觉走,想到哪写到哪,第一稿有可能惊为天人也有可能Bug无数,然后不断地修改修改修改、重写重写重写,直到文本成熟。













这当然是个人创作习惯。我根本无法说哪个更好更正确。终归是个人性格不同所以选择不同罢了。





























关于人物真相。













我说一个人的本质需要靠他在一个关键的选择上的反应来揭示。













你说剧情走到那里,矛盾逼迫之下,人的本性自然呈现。













嗯,真棒!反对得好!





























3)













这之后,我说的“另一回事”。













同样一个立体的人物,不同的作家写出来会完全不同。这个跟每个人使用文字的方式有关;跟每个人结构情节的方式有关;跟每个人选择的叙述角度、切入面向、喜欢的文本长短体裁都有关系。













说白了,哈姆雷特是不是个丰满立体的人物?













你让狄更斯重写一遍哈姆雷特、你让毛姆重写一遍哈姆雷特、你让金庸古龙琼瑶亦舒安妮宝贝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重写一遍哈姆雷特的故事,难道会使用同样的方式?难道会呈现一样的效果?













我自认没有能力讲明白要怎么样用一个宇宙共通的写作方式把一个构建好的人物和故事用文字呈现出来。













如果你有能力,我拜谢。





























4)













最后。













关于举例。













故意写一版比较烂的心理活动,然后再写一版好一点的人物感官描写。以此来证明写心理活动要不得大家都该好好学感官描写。













这,真不是什么好的“习惯”。













所以,我也明确反对你的这个“习惯”。






















评论

热度(548)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